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在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胡春华副总理阁下,
尊敬的乌干达总统阁下,
尊敬的索马里副总理阁下,
尊敬的佛得角副总理阁下,
尊敬的杜家毫书记,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作为一位曾经在世界银行工作,关心非洲国家发展的学者,我非常高兴看到中非经贸博览会开幕,我也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在中非经贸合作论坛上面做个主旨演讲。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个情况一直到41年前,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才有所改善。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指标,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只有156美元,当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人均GDP的平均数是495美元,中国连这个数目的1/3都还达不到。当时81%的人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生,84%的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即一天1.25美元的标准之下,在这么一个低的起点上,从1978年到2018年,连续40年,中国取得了年均9.4%的速度增长的奇迹。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2018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GDP达到9608美元,在这段时间里,有超过7亿人摆脱贫困,中国之所以在过去这40年的时间,能够取得这样靓丽的成绩,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中国自己的条件,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形成的中国智慧、中国思路、中国方案所取得的成绩。
非洲国家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也在他们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的率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希望实现民富国强的梦想。经过五六十年的努力,现在很多非洲国家消除贫困,实现繁荣,还是一个有待努力的目标。我在世界银行工作的一个最大心得体会是,非洲国家的领导人、社会精英、人民跟中国的领导人、社会精英、人民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自己国家的繁荣,但是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的努力,非洲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上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最主要的原因是非洲国家在政治上摆脱了殖民统治,但是在追求国家的发展的道路上,总是以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作为指导。
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理论,发达的国家的经验,总是自觉的不自觉的,以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条件为这些理论和经验的前提,那么在发展中国家当然没有发达国家的这些条件,因此按照那样的理论和经验来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的时候,总是会目标非常好,但是结果差强人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和非洲有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发展阶段,共同的追求。中国经验在帮助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上面,会比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更有参考借鉴的价值。中国人追求的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也就是中国希望自己能够发展起来,也希望能够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起来,中国希望自己能成功,也希望能够帮助其他国家成功。
在这样的一个指导下,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中非合作约翰内斯堡高峰会议上面提出的中非合作十大计划包括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并且承诺以600亿美元来支持这十大计划。在2018年中非合作北京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出中非合作八大行动,并且承诺以600亿美元来支持非洲国家的发展。这一次的经贸博览会跟合作论坛就是为了落实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这些计划和行动方案,在中非合作的框架下,中国可以帮助非洲国家提供资金经验。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还想指出,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少数能够从贫穷落后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抓住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窗口机会,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包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6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70年代的非洲的毛里求斯以及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大陆。经过过去这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工资水平提高的非常多,中国也到了要把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往外转移的时候了,这是非洲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一个最好的时机。这一次的经贸博览会跟合作论坛,相信能够在中非合作的历史上,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帮助非洲国家形成思路,采取行动,实现共享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