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经贸合作活力迸发
发布时间:2024-03-07 文章来源:海关总署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历史峰值,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非合作不断取得跨越式发展。2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电祝贺第37届非洲联盟峰会召开时强调,“精心规划中非合作新蓝图,推动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对中非关系的高度重视。基于中非双方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需求,中非经贸互补优势突出,有利于促进双方经济发展。通过搭建经贸合作平台,加强特色产品互联共通等举措,中非经贸合作活力迸发、未来可期。
打造合作高地
依托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湖南对非贸易加快发展。据长沙海关统计,湖南2023年对非洲进出口总额556.7亿元,居中西部第一;2021—2023年对非洲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3.1%,成为全国对非洲经贸合作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24年春节前夕,经长沙海关所属星沙海关检验检疫合格,湖南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500公斤杂交稻种启运非洲冈比亚,这是湖南杂交稻种首次出口该国。
湖南是杂交稻种出口大省,近年来相关企业加大非洲市场开拓力度,并在马达加斯加等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针对当地条件开展育种。长沙海关全力优化监管查检流程,注册登记“网上办”,植物检疫证书“云签发”,实现出口稻种即报、即检、即放。目前,湖南杂交稻种已出口至非洲20多个国家。
2023年,湖南烟花对非洲出口也迎来爆发式增长,出口额达1.5亿元,增长146.8%,其中对吉布提、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等国出口实现“零”的突破。长沙海关推动企业借助政策利好和“上海—吉布提”新航线开通等积极因素扩大出口,2023年,仅对吉布提一国,烟花出口额就达6796万元。
在扩大出口同时,依托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2023年,湖南进口非洲农食产品3.4亿元,增长351.2%。2023年6月,产自肯尼亚的315公斤野生鳀鱼干运抵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长沙黄花机场海关为该批鳀鱼干办理了通关放行手续,这是中国首次进口肯尼亚野生鳀鱼产品。“肯尼亚鳀鱼干是长沙海关参与推动准入的非洲食品,有利于湖南打造非洲非资源型产品集散加工贸易中心,丰富国内消费者选择。”长沙海关食安处处长黄才新表示。
2023年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长沙海关还协助海关总署首次编发中非贸易指数,承办中国—非洲国家卫生与植物卫生(SPS)合作论坛,上线中非SPS合作信息网站。该关还协助海关总署与东非共同体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推进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与肯尼亚乔莫·肯雅塔国际机场建立卫生检疫合作机制,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经贸往来发挥积极作用。
据介绍,2024年1月,商务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制的《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同意,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成为继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长期落户后,湖南承担建设的又一对非合作国家级平台。下一步,长沙海关将对照方案尽快制定细化落实举措,为湖南加快打造对非经贸合作新高地作出更多海关贡献。
共享绿色发展
威斯顿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惠州市。2月20日,该公司生产的一批用于工程叉车的电池办结海关监管手续后,踏上了前往南非的旅途。
“在欧美传统市场日益饱和的情况下,我们公司瞄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将南非等非洲国家的资源禀赋、市场空间与中国的产业链优势相结合,推动出口订单持续增长。”该公司副总经理林彭桃君高兴地说,“通过与全球领先的供应商联手,加上我们在当地搭建的售后服务团队和渠道,依托产品高性价比优势,很快在当地市场打开了销路。”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非洲国家也开始加速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据了解,深圳海关关区多家锂电池企业已经开辟了南非、尼日利亚、苏丹等新兴市场,并取得较好的销售业绩。
由于锂电池产品属于危险货物,为保障企业更加安全高效出口,深圳海关推出危险货物包装“检查验证+合格保证”监管模式改革等20条优化营商环境细化举措,保障产品质量,提升通关速度。
“交货能力和交货速度是我们抢占非洲市场的关键因素。在海关的指导下,运用新查检模式,我们基本上上午提出检验申请,当天下午就能收到‘出境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等候检验的时间缩短了,工厂成品库存周转率提升30%以上,大幅压缩了通关成本,帮助我们拿下了不少非洲订单。”林彭桃君说。据统计,2023年,该公司累计对南非出口叉车电池1.9万余台,货值约2000万美元。
“近年来,以锂电池、光伏产品、电动载人汽车等‘新三样’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品,越来越受到非洲市场青睐。据统计,2023年,深圳海关保障出口非洲的‘新三样’产品达68.47亿元,同比增长154%。”深圳海关商检处科长张建达表示,“未来,我们将从原产地证书、技术标准规范解读等方面持续为相关企业提供支持,促进更多高质量的深圳新能源产品走进非洲,助推非洲绿色发展。”
保障通关顺畅
2月23日零时10分,1.5万枝南非进口鲜切花运抵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该批货物价值高、货量大、通关急,上海海关所属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畅通非洲输华农产品进境“绿色通道”,叠加“提前申报”“随到随检”等通关便利化措施,30分钟后,该票鲜切花顺利通关,以新鲜的状态运往浙江省花卉市场。
鲜切花等鲜活货物属于典型的“急鲜特”进口商品,除鲜切花自身品种因素外,保持新鲜的关键在于缩短运输和清关时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根据监管商品的特点,量身定制鲜活农产品通关服务制度,在查验现场开通了夜间、周末时段应急办理接单审核业务窗口,承诺“7×24小时”不间断保障鲜活货物及时通关需求,确保进口货物“保质保鲜”。今年以来,截至2月23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已累计监管自非洲进口的鲜切花41.1吨。
进口火热的还有非洲水产品。“今年以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累计检疫监管自非洲进口食用水生动物83.1吨,同比增长9.3%。鲜活农产品不仅有动植物疫情传入风险,食用水生动物还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要做到‘进得来、放得快’,还得‘管得住’,我们以构建多层次安全监管体系为重点,通过强化监督查验确保鲜活农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物控查检一处查验五科副科长蔡晟表示。
2024年春节过后,上海洋山口岸依然繁忙。来自非洲的橙子、葡萄柚等新鲜水果在口岸查验平台上等待查验后进入国内市场,丰富中国百姓的“果篮子”。2月20日,由2个集装箱装载的49.92吨埃及橙靠泊在洋山口岸1号平台,当天查验完毕后进入周边水果市场。
为助力非洲优质农产品安全高效通关,上海海关所属洋山海关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靠前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综合运用“智慧动植检集成平台”,引入全流程智慧理念,有效提升监管效率;聚焦生物安全及食品安全,落实境外输华农产品准入制度和境外生产加工企业注册制度,做好进口农产品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及有害生物筛查等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及国门生物安全。今年以来,截至2月23日,洋山海关共计查验非洲进口水果235.31吨。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非洲优质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一大亮点。2023年,上海海关累计检疫监管自非洲进口农产品73.7亿元,同比增长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