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 以质致远——青岛海关支持木制家具顺畅出海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家具产业也逐渐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向环保和高效并行转型。伴随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家具企业在设计、技术上不断进步,凭借创新设计、优质材料和价格优势,其产品广受国际买家青睐,出口持续保持强劲势头。
为支持木制家具出口,海关加强质量安全检测标准把控,强化源头管理,完善全过程追溯体系,确保产品项目指标符合进口国要求。同时,优化监管服务机制,引导企业树立质量标准理念,增强主体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木制家具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严格检疫管理 加快绿色转型
10月11日,在青岛良木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木材切割机轰鸣作响,工人们精准地操作着机器,确保每一块木材都达到设定的标准。与此同时,包装部门工作人员也在紧锣密鼓地为即将发往海外的订单进行打包,满载着出口家具的卡车有序驶入海关监管区。
为帮助企业防风险、防隐患,青岛海关所属青岛大港海关在出口家具检疫管理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对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以及成品质量进行全面监管。该关组织业务专家结合登记考核,梳理木制家具出口存在的风险点,密切跟踪研究主要出口目的国木制品检疫规定变化情况,提供预警服务和生产、包装相关的改进建议,确保出口家具符合检疫要求。
热处理是木制包装及木制品出口检疫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高温可加速木材干燥,并有效消除病虫害,以符合进口国相关检疫要求。
在汕头市汇海木制品厂生产车间内,木板原料送入操作台后,经过削片、筛分、施胶、热压、锯切、检验等一系列工序被制作成出口板材,随后便被送进木材高温热处理设备,进行出口前的一道重要工序——出口检疫处理。
“板材是家具制造的主体和基础,近几年,海外客户对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海关指导下,我们实施出口木制品检疫处理技术改造,从熏蒸转为采用热处理方式,检疫处理成本和时间缩短了一半,平均节省能耗超20%。”该公司技术员郑炜杰高兴地说。
汕头海关所属龙湖海关定期对木制品公司进行检查,指导监督企业开展检疫处理,对设备实施技术改造,保证处理效果,降低能耗及污染排放,让企业生产含“绿”量更高。
提升质控水平 拥抱“智数生产”
10月14日,经广州海关所属佛山海关驻南海办事处开展属地查检,岚邦家私(佛山)有限公司申报出口一批货值约1.1万元的木制家具顺利获得电子底账数据,准备发往英国。
岚邦家私(佛山)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业务范围主要涵盖沙发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主营家具有沙发、床垫等家居用品,在家具出口领域已有19年从业经验。“我们公司近期接到了来自英国客户的订单,由于船期的不稳定性,出货时间十分紧张,海关得知后,及时指导我们按照海关属地查检应急保障机制提出申请,并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完成属地查检,避免我们被甩船延误交货。目前这批家具已经全部顺利装箱,发往国外市场。”岚邦家私(佛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爱群说。今年以来,该公司出口沙发共1123批,出口市场包括英国、德国、西班牙、荷兰等60多个国家。
为服务佛山家具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木制家具企业日益高涨的出口需求,佛山海关加大源头管控力度,推行企业注册登记网上办理,动态调整企业分类评定及产品风险分级规则,指导企业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对产品质量及生产过程进行自检自控,开通出境竹木草制品生产企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对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高效审批,助推家具产品快速通关。
“海关的远程监管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通过电话或微信预约后,海关第一时间安排查验,实现迅速报关出证,有效提高了出口效率。今年以来,我们公司共出口家具111批,同比增长20%。”佛山市珏佳怡宏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涂女士说。
佛山海关严格履行属地监管职能,聚焦全程管理,落实“关长联系企业”“一企一策”等助企机制,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政策宣讲,引导企业精准对接出口目的国准入要求,着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保驾护航。今年前8个月,佛山出口家具及其零件120.2亿元。
家具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往往要面对深耕已久的本土品牌的竞争,通过“定制化”生产形成错位优势,成为不少企业的有效“法宝”。
汕头市华莎驰家具家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档家具定制的出口企业。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台台挥舞着机械臂的数控机床,实现从设计、开料到成品下线的全智能化流水线生产。
“公司建立了信息化平台与模组化生产相匹配的方式,形成‘非标定制’体系,既可按照客户要求进行零单设计、生产,也可以批量生产,适配不同国家和地区客户的不同喜好。”该公司经理陈敬文说,“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后,我们的加工工艺、质量管理体系都发生较大变化,在满足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监管要求方面,海关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
龙湖海关动植检专家到企业提供“调研+诊断+方案+落地”一站式服务。一方面,结合进口国检疫要求对企业的防疫除害处理措施、质量管理体系、车间技术改建等关键环节变化进行现场“评估问诊”。另一方面,帮扶企业建立数字化自检自控制度和溯源管理体系,实现体系文件及台账记录数字化管理,同步提升出境家具质量安全控制水平。
“‘智改数转’对我们出口家具企业来说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海关的帮扶为我们做好这道‘必答题’提供了有力支持。”陈敬文说。
优化通关流程 逐浪海外市场
随着全球家具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中国家具企业加速拓展海外市场,而高效、便捷的通关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近期,在汕头市互感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紧张忙碌地对该公司设计生产的电视柜、沙发打包、装箱。经海关关员查验后,这批价值28万元的家具即将发往海外。
“在稳住传统市场的基础上,今年我们着力开拓中东和非洲等新市场。”该公司负责人林启博说。
为支持家具企业扩大出口,龙湖海关指定关企协调员提供“一对一”辅导,鼓励企业拓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根据企业主要贸易伙伴情况宣传相关优惠政策,并通过单一窗口“云签发”实现快速出证。
龙湖海关针对木制品出口通关环节较多的特点,依据风险分析对出口产品实施分类管理,调整查检周期和频率,并将查验作业嵌入到备货装箱过程中,有效降低企业在通关环节的资金、时间成本。
今年前8个月,汕头海关监管出口家具及其零件3.6亿元。
“在海关的支持下,我们着力提升产品自主生产能力和贸易风险应对能力。得益于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的家具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青岛泽新木业有限公司国际贸易负责人马来征说,“10月是我们家具出口的旺季,为赶工期、抢订单,我们的家具需要第一时间申报出口,装箱运到港口。”
在发挥专业优势、精准开展帮扶的基础上,为助力家具企业“逐浪”国际市场,青岛大港海关不断强化监管创新,一方面,有针对性梳理家具出口相关流程,全面收集企业问题,从原料质量把控、仓储、加工、成品出库、出口申报等全流程跟踪指导,加强助企力度,充分发挥“关长送政策上门”机制作用,积极宣讲海关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利用关企联络微信群及时推送出口目标市场贸易政策、准入要求,提升出口家具国际竞争力,为企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积极推动进智慧海关建设,推广属地查检业务管理系统和检验检疫单证“云签发”模式,并提供“7×24小时”预约通关服务,以智能化监管手段和高效服务相结合,助力家具企业出口跑出“加速度”。
同时,青岛大港海关结合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认证,指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助力企业进入国际高端市场采购体系,支持更新换代世界先进工艺设备、可持续的生产模式、环保材料和一流生产线,并鼓励传统家具生产企业不断提高自主设计水平,以创意提升海外市场拓展能力,进一步推动中国家具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大港海关关区企业累计出口家具26.78亿元,同比增长15.2%。